2)第一零六章 尖端兵器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散兵战术出现了,机枪的火力压制和支援的概念,才有实质的意义。

  就在加特林对美国的市场已基本绝望、打算到欧洲去碰碰运气的时候,山度士衔关卓凡之命出现了。

  关卓凡之所以要将“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的专利买下来,是因为加特林申报的专利极具排他性:

  这个专利中有两点声明,一个是“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一个是“每根枪管都有**的击针”。

  这就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了。

  这是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前,数十年间,再没有其他类似的机枪被“发明”出来的最重要原因。在专利权问题上,洋鬼子――特别是“先发”的英、法――还真是算规矩的,不大随便山寨人家的东西。

  至于马克沁机枪,以自身火药燃气为动力,和加特林机枪的外力机械驱动,设计思路已经完完全全不同了。

  关卓凡打的如意算盘是,只要他不对外宣传、售卖“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人、法国人就没有机枪可用,特别是法国人――最起码,在老子跟你打过冤家之前,你没有机枪可用。

  英国人呢,嗯,也会在祖鲁人、布尔人那里吃更多的苦头,我也许会更早一点观赏到日不落帝国的美丽夕阳。

  当然啦,美国是“血盟”,如果有兴趣,我是可以卖几支给你们的――拿去打印第安人罢!不过,既然加特林先生不再继续推销他的“连用速射武器”了,我很怀疑,美国人是否会如原时空那样,按时按点,对这种非枪非炮的“鬼东东”,发生足够的兴趣?

  如此一来,关卓凡就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西洋列强保持一定的武器代差优势。碾压神马的当然谈不上,但未来彼此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己方胜利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这是一条釜底抽薪的绝妙好计。

  我有多少小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加特林是次来到中国,属于“汇报演出”性质。他以及他的研发团队,紧跟着“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来到中国,到埠日期,相差不过三、四天。他并不是“访华代表团”的成员,没有进京,而是待在天津小站军营,和轩军诸将及技术人员一起,用带来的样枪,做一系列的演示、试验。

  好吧,我们来看看“演出效果”如何?

  第一眼看过去,就颇出关卓凡的意料。

  三架不同型号的“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一字排开。

  这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尖端、最新锐的三件兵器了。

  中间那架,是关卓凡印象中的加特林机枪的样子:六根长长的枪管围成一圈,枪身架在双轮车子上面,膛体上方,高高地插着一支细长的弹夹。

  右边那架,也架在双轮车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