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 替我唱出戏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的折子一上,言官们不由打心底哀叹了一声:好人呐!

  关卓凡的这个折子,于翰詹科道们,是真正的“德政”,言官们不但“久旱逢甘露”;而且,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是一张长期饭票!

  翰詹科道对关卓凡的心态是复杂的,原先普遍认为他“打压言路”,但自从张之洞授了福建船政大臣,这个观点开始改变。不少人认为关某人虽然不无霸道,但确实任人唯贤,对言路并没有什么歧视。言路本身和关卓凡并没有真正利害冲突,部分言官被人当枪使,推到前边和关某人作对,累及整个言路,划不来。

  这次铁路的事情,不少事不关己的言官秉持的就是这样一种态度。“京沪线”没有行经的省份,省籍言官就不大肯说话;就算“京沪线”行经的省份,如果自己的老家离线路较远,固然不能不敷衍本省同乡,但也并不如何起劲。

  关卓凡上折的消息传出后,翰詹科道对关某人的观感有了彻底的变化:真正是体贴下情的好领导!主政者行此“德政”,不支持他还能支持谁呢?

  言官们手忙脚乱了一番之后,达成了以下的默契:

  一,“恢复原俸”这件天大的好事,无论如何不能搅黄了!

  二,铁路的事儿,各省说各话,不再联署。

  三,攻讦铁路的折子,注意措辞,只言铁路之害,行文之中,绝不可涉及关某人。

  大伙儿心照不宣:不联署上折,就形不成足够的声势,则对铁路的攻讦威力大减;各说各话,有的人就不肯说硬话,甚至不说话了也不定。可是,铁路是人家的事情,加薪是自己的事情,这个,孰轻孰重啊?

  一个个的心思,正跟火炭似的,一盆冷水兜头浇了下来:阎敬铭放出话来――户部没钱!

  言官们登时如坠冰窖中,台面上不好说什么,私下底群情激愤:怎么会没钱?也不打大仗了,又办了那么多洋务,多了那么些的生发!再者说了,如果没钱,“奉恩基金”的钱打哪来的?

  有人冷冷地说:“奉恩基金”的钱,是人家关贝勒自个儿想法子找来的,可不是户部掏的银子。

  有人犹豫着说:京官的俸禄,呃,我是说,加回来的这部分,能不能也走“奉恩基金”的路子啊?

  有人嗤之以鼻:老兄太异想天开了吧?“奉恩基金”的钱,是洋务上面凑出来的――嗯,请问铁路算不算洋务啊?

  有人嘟囔着说:唉,攻什么洋务啊铁路啊,把自己的手脚都绑死了!

  最后只好同声大骂:阎老西儿他妈的太抠了!

  正在悲愤不已,一个消息从军机处传了出来:第二天上头“叫起”里边,有阎敬铭的一“起”;而且,带班的御前大臣临时换了人,由醇王改成了关贝勒。

  呦,这明摆着是关贝勒要和两宫皇太后一块儿,“劝逼”阎敬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