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三五章 大王之风,起于青苹之末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同年龄、身份、地位的旗下贵妇,“旗头”的式样,是不一样的,这个差异,并不载于《大清会典》,也没有后世的清宫剧演绎的那么夸张,不过,三六九等的“潜规则”,确实是存在的。

  可是,不论怎么个“三六九等”,都是“宫眷”、“宗女”以及“官眷”的“等”——

  “宫眷”,上至皇太后、皇后,下至答应、姑姑。

  “宗女”,上至固伦公主,下至六品格格。

  “官眷”,上至亲王福晋,下至七品孺人。

  扒拉来,扒拉去,没有哪一“等”,是可以放在皇帝的……呃,这个头上的啊?

  皇上若梳“旗头”,不用说,自然得是“第一等”的——犹在皇太后、皇后之上,哎哟,那个样式,得是如何的富贵繁丽啊?

  太监、宫女对这个问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私下底替皇帝设计的“第一等”的“旗头”的样式,林林总总,有十几种之多。

  也有人独持异调,“皇上未必就梳旗头……”

  话一出口,还未说完,便被人反问,“不梳旗头梳什么?像秀女那样,‘光板儿’?”

  “呃,这……”

  答不上来了。

  除了“旗头”,还有“花盆底”。

  俗称“花盆底”的“旗鞋”,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入关之前,没有这样东西。

  入关之前,旗人女子,骑射劳作,无异男子,自不能穿什么“花盆底”——穿了“花盆底”,只能挺胸凹腹,摇曳生姿,基本上是干不了什么活儿的。

  入关之后,旗人女子,始仿佛汉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才慢慢儿的折腾出“花盆底”的花样来。

  第一,穿上“花盆底”,走起路来,风摇荷摆,赏心悦目。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穿上了“花盆底”,快走和跑步,就是个高技术的活儿了——即是说,请您走慢儿点儿。

  说穿了,“花盆底”是物化和约束女子的一种手段。

  “物化”也好,“约束”也罢,太监和宫女里头,自然没什么人有这种超越时代的认识,不过,还是有不人私底下说,皇上不是后妃,穿着“花盆底”,总感觉有那么点儿……“怪怪”的。

  可是,不穿“花盆底”,更加奇怪啊。

  旗下贵妇的形象,和“花盆底”是紧密相连的,若不穿“花盆底”,连她们起坐、走路、行礼的姿势,都有点儿想象不大出来了。

  还有,旗装是很长的,裙摆可及脚背,“花盆底”则有三寸之高,穿上“花盆底”,裙摆不及地面,如果不穿“花盆底”,裙摆就可能拖地,走起路来,颇为不便。

  关于皇帝的“旗头”和“花盆底”,太监里头,甚至有人真金白银的打起了赌。

  当然,拿皇帝打赌,这得算是“大不敬”,如果叫“上头”晓得了,轻则一顿板子,赶出宫去;重则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