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造太阳_微观黑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陈涵修复雪茄型飞行器时,整个华国科技界都活动起来了,各种行业内部会议密集召开,当天晚上就有数个领域通宵开会。

  其中压力最大的要属“小太阳”科研团队了。

  孟德力从陈涵这里得到了很多消息,比如知道了能量护罩技术,但想要实现这种技术必须实现核能小型化问题。

  自从核弹出现开始,全世界都在研究如何利用这种能量。

  世界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不管是石油煤炭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像是古代使用木材基本就能维持,那是因为那时候的生产力根本不算什么。

  如今有各种各样的耗电设备,马路上各种汽车所需要的能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也只有核能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至于科学家提出的戴森球利用太阳的能量,这也需要人类先使用好核能才有可能实现。

  别的不说,要将戴森球的材料发射到宇宙就需要多少材料?

  只有使用核能成熟后,人类才有足够的能源将材料发射到宇宙中。

  甚至建造出核能可回收火箭,核能航天飞机才有实现戴森球的可能。

  当然真有核能后,估计也不需要建设戴森球了。

  戴森球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而核能其实就是人造“太阳”。

  华国“小太阳”计划启动比较晚,最开始开始人造太阳计划的是漂亮国和苏国,1985年,两个核超级大国在日内瓦峰会上提出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合作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也就是被称作“伊特尔“的人造太阳计划。

  1988年,该计划正式启动,经过20多年的共同努力,在克服一个又一个重大科研难题的基础上,由华,瓯,脚盆,南棒,白熊,漂亮六方组成的ITER国际组在2007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一开始华国只是帮着ITER组织打下手,总计划耗资100亿瓯元,华国负担10%,这个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也是多个国家参与,各自负责其中一部分。

  所有参与成员过都共享研究资料和技术,但是每个国家还是有各自的计划的。

  第一个完成“小太阳”点火的是漂亮国,就在2010年,首次点火,用了192束激光集中在花生米大小的装有重氢燃料的目标上。

  但第一次点火不算成功,当时的温度只达到了600万度,但要想点燃中心燃料,需要加热到一亿摄氏度,并且施加足够的压力,重氢才能够发生剧烈反应,从而模拟出太阳内部差不多的温度和压力,这个聚变并不是核聚变,其中并没有放射性物质。

  并且实验燃料也很容易获得,实际太阳计划,就是完全模仿我们头顶上的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核聚变情况。

  这个过程就是两个原子核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