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立数据模型_微观黑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涵倒是可以破解脑电波,他可以清楚的把每个脑电波图形和大脑内神经元细胞结构对应起来。

  只是这个数据量实在太大,神经元细胞就有上百亿,其中的变化又岂止一千亿种。

  就算是靠着穷举法,通过实验一步一步进行也几乎办不到。

  最终的结果就是经过无数年的努力,才能把所有结构转换成脑电波图,从而让脑电波信号准确率提高变得精准。

  其中还要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来计算。

  但也有一个稍微简单一些的办法,普通人肯定只能通过穷举法不停实验获得这些信息。

  陈涵却可以通过灵魂结构体来加快破解速度。

  因为神经元细胞的所有变化,在灵魂结构体中早已有备份,就算是海马体内存在的记忆储存信息,在灵魂结构体中也有相应记录。

  那就可以先找到基本的几万种数据,再建立数据模型,然后靠着超算每秒几百亿亿次的计算速度,飞快得出脑电波蕴含的信息。

  简单点说还是集成一个脑电波数据库,用了这个数据库,所有的脑波数据,就都能够精确表达了。

  只是这种数据库的建立,对于陈涵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灵魂结构体他倒是轻易就复制了出来,但其实这就好比在电脑上使用了复制粘贴。

  一部几千万字的小说,轻松就可以复制。

  但复制的人能够知道这部小说里的几千万字内容吗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陈涵的灵魂结构体内不止几千万,甚至有上亿文字,这些文字就是对应的脑电波信息。

  如何做到将这些文字都给记录转换呢。

  这就又涉及到各种算法和规律了。

  毕竟不管是什么模型或者结构,其最基础的形状,其实都是比较简单的。

  咱们学习英文或者中文的时候,也是先认识了20多个中英文字母或者字根,随后这些字母组成了无数的单词。

  陈涵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基础结构给人工处理了,随后的庞大数据,只能由软件进行下去。

  还有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学习教育小孩子的办法。

  小孩学习文字的时候,也就学了几千个字,这些文字代表不同的意思。

  脑电波类比文字,比如跑、吃、喝、睡等等简单的行为,加上脑电波图形和灵魂结构体图形一一对应。

  最终不但可以破解脑电波图形,还能够破解灵魂结构体的代码。

  脑电波图,其实就是编程灵魂结构体的编程语言了。

  接下来的时间,陈涵和麦克详细探讨了这一点,他表示会亲自参加前期实验,测试出最基础的几万个数据模型,但随后的具体运用就要麦克自己进行下去。

  数据库建立,即便陈涵把灵魂结构体数据导出,离开陈涵依旧无法进行下去。

  因为其他人不能内视,无法摸清那段脑电波对应大脑内部的信息。

  陈涵却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