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二章 引火_青云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卷风雨江南第八十二章引火

  只打出了一张底牌,形势立刻再次发生了偏转。

  虽然战场上,两军依然毫无变化,暂时仍旧是对峙之局,但在政局、民情上面,吴王张秀已经一败涂地。所有的优势,一时之间全都跑到了朝廷一方。所有的功臣勋贵、皇族外戚、文臣武将,在这个时候都混合成了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针对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吴王张秀。

  任何一个人,面对这股力量,都完全没有办法抗衡。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不是一股势力、一隅一地的力量,所有人组合在一起,这形成的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吴王张秀原本的优势,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没有任何的用处,显得无比的渺小和可怜。

  然而,张秀依旧在顽抗。

  置于江阳北部、西部一带的雷山卫、江阳卫,和置于梁河一线的东阳卫,三卫兵马依旧牢牢地把守着防线,没有一丝的松动。而对于八王爷张灯禅的劝诫,张秀也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仿佛一时间变成了缩头乌龟,既没有给予回应,也没有出言反对。

  目前,吴王麾下的东江三卫,兵马总数合共近两万人,朝廷各卫和南北水师大营的水军加起来,不足五万人,是叛军的双倍有余。纯按数量上来说,双方的兵力对比很是失衡。但东江三卫的优势在于,对方久经操练,哪怕是三卫之中实力最差的江阳卫,战力也十分可观。而精锐之中的精锐——东阳卫,三岔口一战虽然仅剩下了千多人的残兵,但经过略微的补充之后,也依然战力雄厚。而且三卫久在东南,对东江一带的山河地理异常熟悉,有地理上的优势。三卫之间的配合和默契程度,也远比朝廷军要好。

  相比之下,朝廷军队的数量虽然远远超过东江三卫,但各卫之间的配合几乎是零,指挥调度起来并不能达到如臂使指的程度。另外对东江一带的地理和形势,也远不如对方熟悉和了解。而多年的和平生涯,除了边塞的各卫之外,处于内地的卫所兵丁,操练程度就更有些稀松,远远不如东江三卫的操练频繁。器械方面,由于有充足的财力做后盾,叛军的甲胄兵器更显精良,而朝廷军近年来的财政捉襟见肘,吃空饷的情形几乎哪里都有,装备甲器远不如叛军。因此综合考察下来,两方的实际战力孰高孰低,还真有些不好说,真要打起来,结果如何没有人敢下定论。

  若是持久作战,在各方都倒下朝廷一方的情况下,依靠强大的后勤和保障,以及再后续增援上来的部队的加入,弭平吴王叛军自然不在话下。但现在启元帝不想打了,他想为东南一地留下点种子,想为东南的百姓尽可能地多留一点生存的土壤。但是,吴王张秀表现出来的硬颈和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