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6章 大魏王_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刘擎也难得参加。

  裂土的想法,上一回就有过,只是没想到,真的会走到这一步,至于一字并肩王,那和其他没有实权的封王相比,也是天差地别。

  而封一字并肩王之后,这个大王的含金量,便不可同日而语了。

  刘协心中冷笑,悠悠之口?

  或许之前他会信老师的话,但自己去了一趟民间,目睹了渤海王在百姓之中的口碑,才知什么叫做“只知有渤海王而不知有天子”。

  朝上,刘擎百无聊赖,一应事务,由荀彧主持,刘擎基本处于旁听状态。

  刘协心中不作他想,不过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便同意了马日磾的意见。

  “冀州治所在邺,旧时属魏,当封梁王,不过,先汉梁王彭越曾涉谋反,当避此讳,不如称大魏王。”马日磾道。

  刘协眉头一皱,裂土封王,一字并肩?

  这种做法,本质上,有收买之嫌。

  “便依老师,明日朝议提出!”刘协道,语气之中,似无奈,似随意。

  因为百姓很务实,在他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时,是渤海王与他们同在,无论是战乱,疫病,还是天灾。

  渤海王之所以权势滔天,不是因为他是渤海王,而是因为他是冠军上将军。

  翌日,早朝。

  这一点刘擎倒不意外。

  见刘擎不说话,田丰接着道,“主公已是众望所归,以属下观察,连陛下本人,似有让贤之意。”

  但情境却有些相似,虽然雒阳的舆情十分有利,但对整个天下而言,还是不够。

  “倒是个忠直之臣,无论未来如何,本王都不会亏待忠臣。”刘擎轻笑一声,摩挲了一下自己的胡须,又感慨一声:“转眼五年了,本王也不再是少年了。”

  “朕如何不知?然为之奈何?”

  马日磾来到身旁,行礼道:“老臣见过陛下。”

  毕竟,受蔡琰熏陶,本王也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别人行礼,自己总要还礼,哪怕点头致意,文武百官点过去,也很累。

  “他自是唯陛下命是从,俨然是一条老命,系于陛下一身。”田丰道。

  “主公正值大好年华,天命所归,定能开创高祖光武之伟业!”

  刘协点点头,问:“那依老师之见,封什么王好呢?”

  “陛下,城中流言鼎沸,说渤海王近来将有……”马日磾顿了顿,想了个词,说道:“僭越之举。”

  “渤海王抗旱大成,可谓旷世之举,可趁此机对其大加封赏,加一字并肩王尊号,裂土冀州,赐封国号,有此隆恩,渤海王短期之内,焉敢再觊觎上位?”马日磾道。

  “马日磾呢?”

  刘协正坐着沉思,回想此行路上遇见的种种,悄无声息的回到雒阳之后,他时常如此。

  刘擎笑笑,没有回应。

  雒阳宫中。

  “是老师啊,何事?”

  马日磾当即回道:“既是天子隆恩,渤海王焉有不受之理?若是受了,数年之内,若有僭越之举,他如何挡住这悠悠之口?”

  旱情基本结束,荀彧也在月初大朝上,做了全面的汇报,抗旱赈灾的结果,无疑是大获成功,这一点,没有任何人质疑。

  荀彧讲到各地状况时,过程还是比较枯燥的,刘擎不由得开起了小差,不由得想,一会朝散之后,是找大小桥补觉呢?还是去貂蝉那奏乐且舞呢?或是该去荀采那陪稷儿玩耍一番,毕竟先前因为抗旱,陪伴的时间不多。

  想着想着,刘擎也不知说到哪了,突然,陈熙一声低沉叫嚷,惊醒了走神的刘擎。

  “……渤海王抗旱大成,功勋卓著,其胜天之举,当彪炳青史,敕封渤海王刘擎,加尊号一字并肩王,以冀州为国,邺城为都,尊大魏王!”

  刘擎回神一愣,啥?

  我成魏王了?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