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九三章 三十二相与八十好_灵魂画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凡现在只能画佛头。

  于是就把那个佛头画到了其他居士身上。

  “高凡居士,你画的是?”

  这时一个声音在背后响起。

  高凡转头一瞧,是妙禅,便打开自己的速写簿,把这张速写给妙禅看。

  这是一张佛画,这位佛高举一手,背后金光环绕,足下有莲花宝座,笔法十分精妙,但妙禅瞧着有点不对劲,特别是那张脸,带有明显的劳动人民的淳朴特征和旺盛战斗力,不像是佛,倒像是一位人民战士。

  “居士这幅画的原型是?”妙禅问。

  “工地那位只剩下一根拇指的大姐。”高凡说。

  “这不是佛。”妙禅摇头。

  “为啥?”高凡瞧着自己的画,有金光有莲花,很佛啊。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妙禅说,“得符合这些才是一位佛。”

  啊?高凡疑惑。

  ……

  在妙禅的提醒下,高凡特别研究了一下佛画。

  佛画的意思,自然就是‘为佛画像’。

  但早期,就是很早的时候,大概公元前五六世纪吧,佛教内认为释迦佛的形像是不可描述的。

  一切艺术手段都不可能描绘出佛的形像。

  所以早期对佛的描绘,都使用象征手段,比如,**、宝树、菩提树、佛脚印什么的。

  大概一千年后,国内的魏晋时期,才有了著名的佛画艺术家,比如顾恺之、曹仲达、张僧繇等等,但这些画家的著作,大多画在寺庙之中,数千年时间,有些绢本画卷还能留存,寺庙则是十不存一,这些佛画家的作品也就存世极为稀有。

  传说顾恺之所作维摩诘像,点晴后,光照寺庙一日,这就神异了。

  从那时起,对佛的造像已经很有规矩,比如佛像必须出自藏经,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不能自行创造,不能只画头,不能落款之类的。

  ……

  “佛的三十二像,第一,安平相,必须得是扁平足,喻意着脚是安稳的,第二相,千幅轮相,足底犹如掌纹生出千幅轮,佛有个轮子,踩上去,相状是清晰的,第三,手指长,第四手指柔软,第五手足缦网,就是手指间生膜……”

  高凡研究着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行好。

  越研究越是觉得古怪。

  佛教先是觉得佛是不可描述的,又为佛像制定了种种规制。

  规制都精细到必须是扁平足和指间生蹼了。

  这不是人类形像吧?

  谁能长这样啊。

  所以这个形像从哪来的啊?

  ……

  而且,佛从‘无形’到‘有相’的这个时间点,是不是能和老子西行的时间对上?

  到这,高凡忽得有个诡异的想法,会不会,佛祖原本是一个‘不可描述’的伟大存在,然后老子西行,把祂给‘怎么了’,这才让佛祖有了模样?

  所以,与其等着通过灵感中佛祖的考验,向他显露可被描绘的真身,不如一并主动出击,按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