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04章 今日始称孤道寡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给他们,这些海外领地称为外世封,爵位前加开国二字,比如皇帝给秦家海外领地金银岛设吕宋都督府,授秦琅为吕宋都督,同时还给了一个吕宋郡公的爵位。

  秦琅本身已经有魏国公爵位了,但在他得到一个外世封的时候,朝廷又授了他一个爵位。

  这种搞法,其实是南北朝时的一种特色,当时的南北朝战事频繁,南北混战,爵位体系也就搞的比较复杂,其中正爵假爵兼行,再到后来的散爵开国爵,以及别封制度。

  比如说北齐名将段韶,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就已经位列郡王了,可封王后又接连四次获封公爵,还有兰陵王高长恭也是如此,本就是宗室王,后来又凭战功数次别封公爵。

  北魏时行的是五等爵制,后来又搞出了开国爵和散爵制度,开国爵为实封,散爵为虚封,到了北齐北周分家的时候,战乱更频繁,从南北朝变成了三国混战,战争也就产出了大批战功封爵,爵位在北齐迅速的贬值。

  北齐王爵泛滥,开国爵也不再是稀有之物,散爵更是一钱不值,而当时北齐与北周东西对攻,南边还有个南朝,北齐也无力推倒这套爵位制度重新再来,只好打补丁,于是搞出别封。

  一些大臣立功升到了顶级爵位,比如段韶和高长恭都封王了,再立功那就再给封一个适合的开国爵,以增加食邑封地等补偿。而一些比如说公侯等爵位者,又立新功,但又达不到再上一阶,于是就另封一个低级爵位补偿。

  这些别封也允许转赠给兄弟子侄等,甚至段韶还曾把他的爵位送给了他的继母和弟弟。

  说到底,爵位制度本身就是为了酬功和拉拢人心的。

  而大唐的爵位从武德朝的虚封爵,再到贞观初的实封、虚封并行,再到后来又推出世封爵,以封赏宗室皇子皇弟以及重要功臣们。

  尤其是得世封的功臣,本就是已经到顶的实封国公,所以再加一级给世封,在食邑封户外,再给一块封地,虽然后来这世封也只是能获得封地的三之一税赋,可也是提升了许多实益的。

  现在皇帝又在这世封制外推出内外世封,其实也就是对新设立的海外领地做一个规范。

  世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世袭罔替,以及享受封地税赋这两点上,再分出内外,也是因为外世封两者领地的本质不同,享受到的权益也不同,故此加以分开。

  内世封因为都是国公爵和王爵,所以无须加开国二字,外世封爵虽无直接表明说爵位只能在国公以下,但实际上确实是最高到郡公,而最低也是伯爵。

  内世封爵一般都是既有实封食邑户数,从一二百户到一二千户,然后又有封地税赋享受,但外世封则无实封食邑只有封地税赋提留。

  朝廷顺便也把非世封爵也给捋了一遍,分成了实封正爵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