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4章 谈判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4章谈判

  一开始,四大粮商认为中国只能从美国进口大豆,但是后来中国采购团在乌克兰、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连续斩获大单,他们对这一趋势进行了限制,却又发现中国早就利用东南亚的转口海港提前储备了大量大豆,等他们耗尽资金把这批大豆存储也消耗干净,以为中国再也没有办法的时候,竟然又冒出来个哈萨克斯坦,一次性就给中国提供了一百万吨大豆!

  这下他们终于坚持不下去了,首先他们的资金已经消耗殆尽,不管是继续输入资金还是找高盛、摩根斯坦利拆借都很不容易;其次,美国国内那些种植大豆的农场主也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如今大豆收获已经有段时间了,他们还没有大规模启动收购工作,如果再不开始,肯定会出问题。

  最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最深处,欧美对这个国家的干预能力极弱,哈萨克斯坦在外交上最重视俄罗斯,接下来就是中国,然后才能轮到欧美,四大粮商没办法像控制南美一样干涉这个国家的大豆出口。

  而且哈萨克斯坦拥有放眼全球都排名靠前的农业潜力,一百万吨大豆远不是他们的极限,如果把中国逼急了,加大在哈萨克斯坦和其它中亚国家的农业投资,那么四大粮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还会进一步降低。

  “难怪他们当初在入世谈判的时候,最终选择了在大豆等领域让步,原来他们早有准备,是我们太过傲慢,小看了他们!”四大粮商将其归结为中国已经预料到了他们会在大豆领域展开进攻,从而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布局。

  实际上这些大多都是李耒的功劳,而为了这场仗,他更是早在十来年前就开始准备,当初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的时候,他就说服纳扎尔巴耶夫,启动了北部大豆种植计划,在融资、技术、种子、农机等各方面为适合种植大豆区域的哈萨克斯坦农民提供帮助,鼓励他们种植大豆。

  十多年的坚持让这一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哈萨克斯坦内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至150万公顷,总产量提高至300万吨以上;作为一个人口仅有一千五百万的国家,哈萨克斯坦自己肯定是消化不了这么多大豆的,他们每年都能腾出两百多万吨的大豆出口给中国。

  这一数额对日后的中国来说绝不算多,但在当下,却足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很好地扮演了压垮四大粮商最后一根稻草的角色,让他们失去了获胜的希望,只能向李耒他们求和,主动发起谈判。

  “总算是赢了!”消息传来,中储粮、中粮等机构的领导也是长出一口气,赶紧擦去额头的冷汗,这段时间他们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四大粮商顶不住了,其实他们也快到崩溃的边缘了。

  中储粮最后抛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