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3章 外资入侵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3章外资入侵

  这件事非常有历史意义,因为这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起对赌案例,对赌协议签署的双方是牛根生的MN和大名鼎鼎的摩根士丹利跟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组成的投资团。

  此时国内乳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牛根生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营销推广,但国内的投资方认为现在的国内乳业领域已经是一片红海,所以他要融资的时候没有人投他;但是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基金认为消费行业未来有市场,因为中国人喝奶的量还远远没到饱和的程度。

  去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牛奶产量才刚刚突破1000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仅有7.2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92公斤,发达国家为277公斤,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公斤,这一数据显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这时候投资中国的乳业领域,盈利前景非常看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奶类总产量很快就在2004年突破2000万吨,2006突破了3000万吨,此后几年几乎在以两年翻一倍的比例增加,这么高的增长率让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和英联投资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有一个问题,在行业发展增长的时候,也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赚钱的,他们的确看好中国乳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对牛根生能否带领蒙牛杀出重围仍有疑虑,资本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于是摩根士丹利便提出了对赌协议的方案。

  具体内容为:在2003-2006年这三年期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如果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7830万股股票;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7800万股份奖励给牛根生和他的团队。

  牛根生经过一番考虑后同意了,一来现在他们确实缺投资,除了摩根士丹利等三家机构外,已经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了;二来他对自己的能力也很有信心,觉得他一定能完成对赌协议中规定的目标,拿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发给自己的奖励;既能拿到急缺的资金,还能得到额外的股份,那为什么不签呢?

  对于摩根士丹利等三家机构来说,如果成功的话,虽然失去了一部分股权和股票,也同样乐见其成,因为他现在投资的时候,MN的价值并不高,等兑现协议的时候,自己的占股比例虽然变低,但MN的总市值却涨了,他们依旧能够大赚特赚,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风险也降低了许多。

  于是乎,信心满满的牛根生便和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签署了对赌协议,从他们手中拿到了MN发展急需的资金。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牛根生这一次赌赢了,几年后他们实现了对赌协议中约定的条款,从摩根士丹利等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