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4章 真实的竞标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4章真实的竞标

  “罗尼,大豆可不是光种出来就行了,就算我有需求旺盛的客户,也要把这些大豆运出去送到他们手里,而这条线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李耒给罗纳尔多解释道,“而在粮食生产领域,从耕地到餐桌的配送链上,权力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如果用图形表示,这一过程往往呈漏斗状!”

  李耒拿出纸笔给罗纳尔多详细解说,“位于最底层的是农场主或者生产者,他们的人数最多,在巴西的话能达到数千万;接着是给他们提供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必须物资设备的供应商以及生产商,这些人要少许多,或许只有几十万人;最少是把粮食加工成食品的加工商和购买粮食的收购商,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资本,整个巴西或许也只有数千家有实力的企业;接着到了漏斗的另一端,销售食品和粮食的经销商,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数量约莫和农资供应商、生产商差不多;最后才是数量最多的消费者。”

  随着李耒的描述,一个漏斗状的图案出现在纸上,粮食领域从耕地到餐桌的结构就非常清楚了,两端的消费者者和生产者数量最多,而生产商和大采购商数量最少,于是在哪个环节最容易形成垄断就很明白了。

  当然,不同的国家这些数据会有所不同,比如美国的农资供应商数量就比食品生产商少得多;但大体上依旧遵循了漏斗状的原则,唯一不同的是漏斗最细的地方在那个环节而已;可不管是那个国家,漏斗最粗的地方都是消费者和生产者。

  由此形势就非常简单明了了,因为大规模收购、运输、加工等工序需要大量资本,你必须有雄厚的实力才有资格参与这场游戏,而且这场游戏还是规模经济,某家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能赚取越多的利润,所以在农业生产和销售领域,还能看到规模比较小的夫妻店,但是在国际粮食交易市场上,却很难看到这样的小公司,因为这些小企业早已被农业巨头吞并,

  而当从种植者到消费者之前通道中的企业越来越少的时候,这些企业就拥有了控制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权力,他们可以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提高食品销售价格,以此来实现高额利润。

  这也就是日后为什么经常会曝出,某地果农果园里的水果便宜到几毛钱一斤还卖不出去,而超市里的水果却动辄化身为刺客,消费者的钱包一不留神就会被刺客刺中,遭受惨重的损失。

  “巴西现在的粮食大笔交易基本掌握在少数几家公司手里,比如美国的邦吉公司就在巴西拥有大片农场,他们一边向农民销售化肥、种子、农机,一边收购他们生产的粮食,再送到其它国家出售或者加工,巴西的粮食存储、运输能力基本上都掌控在这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