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6章 让他们收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我拉着粮食往粮站送,没想到现在你却开始收粮了!”李启云站在街头看着拉着粮食过来出售的乡亲,心情很是复杂,“你要收粮就好好收,莫难为人家!”

  “我晓的,都是乡里乡亲的,那好意思么!”李未还记得八三年刚从特区回来的时候,跟李启云一起去交公粮时候的场景。

  粮站门口只设了一个收购点,全乡农民都在大太阳底下排着长队,收购员不紧不慢地检查质量然后过秤,这个时候验质员是最牛皮哄哄的了,只见他左右耳朵上都夹着烟,左手还捏一根,右手拿着验麦子的专用工具。

  轮到谁了就赶紧低头哈腰过去,第一时间不是先卸粮食,而是拿出专门买的好烟递过去,收购员接过去后先看一眼是啥烟,要是好烟就点点头,收进抽屉里,偶尔才点着美滋滋的抽一口,然后才开始检验小麦的质量,要是烟不好脸顿时就垮下来了,接下来的质量检验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辛辛苦苦推着架子车走了十多里路来交公粮的农民大概是要白跑一趟了。

  质检的时候是最提心吊胆的,验质员把手里的铁叉子抬起来,对着地上的蛇皮袋子插进去,然后拨出来,把麦粒倒进手心看成色,再放到嘴里咬,看麦粒干湿度,这时候交粮的农民连呼吸都不敢,就好像那根铁叉叉的不是蛇皮袋,而是他的心脏一般。

  也不知道等待了多久,命运的宣判终于下来了,“二级,过秤!”实际上从成色看明明就是一级小麦,但交粮的农民也不敢质疑,不然人家一句“就二级,不服气拉回去”就抓瞎了,还得再跑一趟,要是被人家记住你这张脸,搞不好同样的麦子送来,下次就变成三级了。

  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收购员是要回去休息的,人家才不管外面有多少人等着,还没交粮的农民只能在大太阳底下干晒着,少数能遮阴的地方肯定已经被人占了,只能用草帽扇风来驱赶炎热,每年交粮都少不了因为这个中暑的。

  就算顺顺利利地交完粮,往往也没办法马上拿到钱,只能换来一摞白条,就跟杜老、童老说的那样,这些白条是不能拿来买油盐、给孩子交学费的,所以之后一段时间,他们只能问亲朋好友借钱,然后等白条兑换了再还回去,要是到年跟前还没给他们兑钱,那这个年可就不好过了。

  李未深知道这些问题,所以早就做出了安排,“我已经安排好了,每个村都派了人上门去收,他们不用出村,在家里等着就能把粮食卖了,一斤两毛八,和粮站一个价,而且给的还是现钱,一分钟都不会拖欠,粮食过完秤就给!”

  这就省了最大的麻烦,现在还在乡里设点是因为每个村的收购点都是临时的,那里的麦子割完晾晒好了就过去收上两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