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3章 大扫货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饭店,一进包间,李未看向上首的位置,那里坐的人果然是他预先猜测的那位,“黄公子,好久不见!”

  “小李现在的生意可是越做越大了,看来内地果然是块沃土啊!”印尼黄家的嫡系子弟黄鸿年起身把李未迎到他旁边坐下,“一转眼距离我们上次见面已经快十年时间了,这十年里我几乎原地不动,小李却是越来越发达了!”

  “黄公子说笑了,我这点小场面那敢和您比!现在谁不知道中策在香江是如日中天!”李未客套一番坐了下来,自从他第一次去香江之后,他俩确实没有再见过,食品厂新建方便面生产线的时候,倒是从黄鸿年这儿买过橄榄油,不过大方向他俩在电话里就沟通好了,并没有面谈。

  而中策是黄鸿年去年在香江新成立的公司,全名是香江中国策略投资公司,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黄鸿年已经决定正式进军内地市场了;因为早年间在中国插过队、结识了许多朋友的缘故,中策刚一成立,就受到了许多海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他们都想借用黄鸿年的人脉进入内地市场,所以中策确实当得起如日中天这四个字的评价!

  先边吃边喝边聊,说了一会儿家常琐事后,三人就不约而同的把话题转移到生意上,黄鸿年也说起了自己准备进军内地市场的原因,“首先肯定是邓公南巡,去年的时候报纸上争得那么凶,我也难免有些担心,而自从《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章刊出之后,我那些老同学、老朋友就不停地邀请我来内地考察!”

  “另外就是正大和杭州青春宝的合作了!那位冯先生的确是个人才,青春宝也是一家好企业,你们两家的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我也希望能在内地遇到几家青春宝这样的企业!”

  第一个原因自不必说,第二个还要好好解释一番,杭州青春宝是一家国有中药企业,前身是百年老店杭州胡庆余堂的一个制胶车间,1972年独立为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李未也见过,88年的时候和他一起领取了优秀企业家的奖项,第二中药厂也在他的领导下发展势头很勐,从一家小中药厂变成华东地区知名度最高、最赚钱的药厂。

  但企业再好那也是国家的,冯根生今年已经五十九岁,按照正常情况,明年他就必须退休;一手把第二中药厂拉扯大的冯根生自然不甘心,于是他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引入外资,把国有企业变成合资企业,如此以来,冯根生就可以不受退休年龄的限制,继续担任第二中药厂的掌门人。

  经过一番操作,正大集团以净资产核算的低廉价格获得了第二中药厂的控股权,而且正大还对冯根生做出承诺,他可以做到不再想做的那一天,杭州第二中药厂更名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