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4章 火腿肠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跑完手续,李未把建厂工作交给李新旺,他自己就回了河阳,回去的时候他还带上了刚刚办完入关手续的生产线。

  这次来特区,除了建厂之外,他还让马天宇在国外购买了一条火腿肠生产线,准备让河阳的食品加工厂生产这种对国内来说还很新鲜的食品。

  约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就将碎肉和左料灌进肠衣制成香肠食用;在差不多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朝时期和西方的古罗马时期,也都出现了香肠的踪影。

  火腿肠的工艺也脱胎于传统香肠制作,大致分为以下流程:冻猪肉→解冻→选修→绞制→搅拌腌制→斩拌→灌肠→熟制杀菌→冷却→成品→检验→贴标→入库保存。

  现在我们吃的这种火腿肠的历史可以追朔到昭和年代的日本,早在1938年,日本人就尝试利用产量丰富的鱼肉代替红肉制成香肠,以实现日餐西化和用水产加工品代替罐头食品的目的。

  最初,他们将鱼肉塞入胶管,再用棉纱线系住两端,由于整个过程采用纯手工,纱线常因系不紧而造成漏气。

  后来改用U型铝封口,并开发了使用钢丝的结扎机,但不是铝封口脱落就是胶管外壳破损,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

  930年,世界上第一次通过实验室聚合获得线性高分子的PVDC,美国陶氏化工首先将其工业化,这种材料解决了火腿肠包装的问题。

  1949年,爱媛县西南开发工业合作社,尝试将鱼糕做成香肠。经过反复试验,于1950年春天商品化成功,以“烟熏肉”名称出售。

  1951年10月,成立了西南开发株式会社,正式开始生产日本第一个鱼肉香肠,当时的原料采用八番浜渔港打捞上来的新鲜竹荚鱼,以其美味和高品质在全国销售,以这家公司为开端,其他公司也纷纷开始生产销售鱼肉香肠。

  1953年,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从美国陶氏引进,吴羽化学工业研发这项技术并应用于生产,许多鱼肉香肠企业纷纷引进这种材料制作火腿肠。

  而到了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岛的核试验意外地引发了火腿肠生产热潮,核爆之后,在这一海域先后有300多艘渔船都受到辐射污染,受此事件影响,导致日本作为生鱼片食材的金枪鱼价格暴跌。

  为了不浪费这批受核辐射的金枪鱼,很多企业开始大量生产以金枪鱼为原料的罐头和鱼肉肠,他们在宣传的时候丝毫没提核污染的事情,吸引了大量被蒙蔽的消费者购买,火腿肠一下就火了。

  除了原材料收到过辐射之外,这一批次的火腿肠里面还大量使用了致癌防腐剂AF-2,这种防腐剂一连吃了二十年,直到1974年才被明令禁止,昭和时期的日本人还真是惨,不光要日以继夜的加班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