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16章 砸锅,修补大法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如果说旁人学习了老子的思想,拓展出新的想法和思路,算是老子的功勋,要归入道家的话,那么老子又是在哪里学习了知识,看了什么书,从其中拓展出道家的思想来,是不是要将道家归入老子所学习的那些书,亦或是那些知识原本的创作者的体系呢?

  当然,在这个时候,双标就能起作用了。

  崔钧有双标么,多少也有一点。毕竟人么,不就是复读再生,双标转世的么?

  崔钧对于他老爷子拿钱买官很是不齿,公然点评嘲讽他父亲一身『铜臭』味,但是另外一方面崔钧又没有表示从此就脱离低级趣味。他官依旧当,钱也依旧拿,并没有要当一个没有任何『铜臭』的人。

  同时崔钧对于他的父亲打骂避之而走,表示那是『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可另外一方面,他对于那些嘲讽他父亲的人,听而不闻,并没有在他父亲被辱骂之后找那些人算账,难不成这也可以找到一些『非不孝』的说头?

  从这些方面来看,崔钧其实更像是后世的一些人,不像是汉代的那些比较死板和执拗的人,他聪明,圆滑,喜欢去点评和指使他人,他在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未必会站出来,在他察觉危险来临的时候他有可能就先跑了。

  就像是三国演义之中,罗老爷子也表示崔均是看不上刘备的,因为那个时候刘备确实很困难。

  因此,在整个太原郡有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崔钧的态度微妙,就不难以理解了。

  当然,这不是在说崔钧能力不强,只是他性格习惯如此而已。

  崔钧作为一个郡太守,整体上来说还是合格的,不管是在处理民生政事,还是在组织农工水利上,都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他作为大汉典型的,经学传家的士族子弟,待人接事无可挑剔,处理政务也是颇有章法,但是其三观和斐潜自然多少是有些不同的,和庞统等人也是不一样。

  崔钧觉得即便是温氏子离开了晋阳,也依旧没有脱离他自己的掌控,所以并没有太在意,他觉得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对于崔钧来说,他觉得地方官么,想要治理好地方,要么就是能镇得住当地的地头蛇,压得这些地头蛇不得不低头,要么就是和这些地头蛇利益一致,同流合污。

  而他的计划,是要双管齐下……

  这件事,风险有两处。

  第一,被牵连。

  自从崔钧知晓了有走私迹象之后,他就开始调查了,并且将主要的怀疑对象放在了王氏和温氏身上,同时他严加控制了在晋阳周边的那些走私物品的管制,迫使得这些走私贩子不得不在晋阳之外采购。

  走私的相关器物,没有出自于晋阳周边,再加上崔钧和王氏温氏并没有什么私底下的往来,即便是将来走私之事出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